星汇文学 > 其他小说 > 糜汉 > 第六百七十四章 感人遗诏 汉皇驾崩
一路从华山驾马疾驰回来的糜旸,在刚刚来到刘备的寝殿外时,他就注意到了跪坐在殿外的上百位大臣。
同时,上百位大臣意识到糜旸的归来,亦纷纷抬头将目光望向了他。
两相对望之下,上百位汉臣脸上悲苦的神色,被糜旸一览无余的注意到。
当看到这一幕场景之后,糜旸心中那最不愿接受的推测,好似一下子成了真。
亦在这一刻,糜旸顾不上什么君臣之礼,在上百位大臣的注视下,糜旸径直地闯入了刘备的寝殿之中。
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,赞拜不名,这是刘备之前赐给糜旸的三项人臣尊荣。
可以往哪怕有着这三项荣誉在身,糜旸亦很少动用过。
没想到的是,糜旸第一次动用这般特权,却是在这般情景下。
进入寝殿中后,糜旸的鼻间闻到了浓郁宛若实质的药味,也见到了面若金纸却一脸惊喜的模样。
在刘备期盼的目光下,糜旸以平生最快的速度跑到刘备的榻前。
随后随着一声难过的呼喊响起,糜旸的双膝跪在了刘备的身前。
“陛下,臣来迟了!”
听着糜旸悲伤愧疚的呼喊,再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糜旸,刘备就像遇上了一件极为开心的事一般,眼下是他的弥留之际,然这时他脸上的笑容却一直盛开着。
“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。
离的朕再近些。”
随着生命力的渐渐流逝,刘备的眼睛已经不大好使。
刘备发现哪怕近在咫尺,但糜旸的相貌他却有些看不清了。
只是这怎么能行呢?
于刘备的呼唤下,糜旸连忙又上前了几步,但刘备还是感到不满足。
“坐到朕的身边来。”
说这句话的时候,刘备艰难地移动着虚弱的身体,为糜旸在他的榻上留出了一块空余。
刘备的话及刘备的动作,让糜旸丝毫都不敢怠慢。
于殿内众人的注目下,糜旸起身来到刘备的榻上坐下。
待糜旸刚刚坐下之后,终于勉强可以看清糜旸相貌的刘备,立即伸出手抓住了糜旸。
刘备好似在担心,下一刻他就见不到糜旸了。
这不是刘备觉得糜旸会离开他,是他要离开糜旸了。
当手中有了实质的触感后,感受着糜旸手上不断传来的温暖,刘备满足的说道:
“上天对朕还是不薄的。”
“青年时得遇云长,益德,自此我一生中有了不离不弃的生死兄弟。
中年时得遇孔明,自此我不再彷徨自处,亦不再叹恨汉室难复。
晚年时得遇你。”
说到这句话时,刘备下意识地顿了顿。
在略微顿了顿后,刘备又接着说道:“自此我终于有自信喊出,“嗣武二祖”的毕生梦想。”
“午夜梦回,我有时会想,到底是何时开始,你竟渐渐能比肩淮阴侯了呢?
明明在你少时,你的才能并不算突出。
可我一直想呀,一直想呀,却终究想不明白这一点。
或许当年孝武帝生前,亦有我这番疑惑与感叹。
你与霍大司马,都太耀眼了,耀眼到让人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。
但亦耀眼到让我,让大汉充满了自豪。”
说着说着,刘备又笑着问道:
“你此番奉诏去华山为天下百姓祈福,但我却知道,想来当你跪在漫天神灵脚下那一刻,你心中的第一句话定然是为了我。
是也不是?”
面对刘备的询问,糜旸眼中带泪的默默点了点头。
得到糜旸肯定的回答后,刘备就像听到一件极欣慰的事一般,忍不住拍着糜旸的手开怀地说道:
“傻孩子,傻孩子。
漫天神灵皆是朕所封,他们又岂能干涉朕的寿命呢?”
尽管刘备不信鬼神之说,但糜旸有这番孝心还是让他感到开心。
接着刘备将糜旸的手拉至自己的胸前,同时刘备用眼神示意刘禅上前来。
当糜旸与刘禅皆在身前后,刘备浑浊的目光不断费力捕捉着糜旸与刘禅的身形。
刘禅见状,主动将手放入了刘备的另一只手当中。
待握住刘禅的手后,刘备喜不自胜,他连忙将糜旸与刘禅的手,紧紧交缠在一起。
“太宗有言:盖天下万物之萌生,靡不有死;死者,天地之理,万物之自然,奚可甚哀!
对于死亡,朕与太宗是一样的态度,并不感到畏惧。
只是身为人父,我却有些话不得不讲。
你们二人在我心中,皆是我的孩儿。
在我定下的三位辅政大臣中,子晟年岁最少,可以预见的是,在将来大汉的辅政大臣会只剩下子晟一人。
曹丕与孙权皆是擅长阴谋诡计之人,他们见我逝世后,难保不会用一些阴谋诡计,来离间我大汉君臣关系。
纵使无有外因,人心诡异,大汉亦会有居心叵测之人。
权力往往容易改变人,我不希望你们兄弟二人,将来有朝一日会因为权力而心生嫌隙。
今汉因情义而立,我希望这份情义,能够一直延续下去。

公嗣,你能答应我,将来不论发生什么事,对子晟都会像我对云长、益德两位叔父一般,此生不疑,全心托付吗?”
问这句话的时候,刘备手上的力气陡然加大,就连的他眼神也变得灼灼有光起来。
感受着刘备手上传来的力度,刘禅忙不迭对着刘备不住的点头。
“孩儿在此立誓,一生中绝不会相疑大司马!
父辈情义几许,孩儿定当有始有终!”
听到刘禅的保证后,刘备方才放心的慢慢松开了手。
而一旁的糜旸,早就被刘备的这番话,感动的无以言表。
直到这一刻,糜旸方才明白为何历史上刘备托孤之时,诸葛亮会感动的无以复加了。
刘备相信情义,但不代表他没有一些担忧。
但面对那些担忧时,刘备怀疑的对象却不是大臣,而是自己的儿子。
“若有负,那他刘备也不想,是他的后代负了你。”
正是这种态度,哪一位心有良知的大臣不会感激涕零?
又有哪一位心有良知的大臣,不会因为刘备的这番态度,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?
惟贤惟德,惟贤惟德呀!
糜旸哭泣着拜服在刘备的榻前,口中已然说不出任何一句话。
唯不住顿首而已。
待刘禅承诺完之后,刘备随后就将目光看向糜旸:
“子晟你能答应朕一件事呢?”
听到刘备突然如此说,糜旸连忙抬头看向刘备答道:
“陛下请言,臣一定效死为之!”
在糜旸回答完后,刘备便语露感慨的说道:
“听闻人死后,在地下或许有灵。
可有灵之期,不会长久,终要再度转世为人的。
若这件事为真的话,我在地下会等你十年。
十年之内,你能于我的故乡涿县设祭天地,告慰于我吗?”
说完后,刘备的脸上浮现出一些惭愧的神色。
“十年之期,或许仓促,可我担心无法在地下等上太久。”
刘备的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,刘备希望糜旸在十年之内,打穿整片曹魏!
唯有做到这一点,糜旸才能在刘备的故乡涿县,告祭刘备的在天之灵。
而曹魏实力尚存,再加上攻城战不同于野战,故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,十年之期的确都有些短了。
可面对刘备弥留之际的愿望,想着刘备对自己的万般好,糜旸又岂会有顾虑呢?
在刘备期盼的目光下,糜旸伸出手指放在嘴边咬破,然后糜旸将带血的手指涂抹了一遍嘴唇。
当嘴唇上涂满自身的血液后,糜旸直视刘备的目光,坚定慨然地言道:
“陛下且等臣十年,十年之内,臣必以涿县万家香火相引,令陛下英灵现于幽、冀上空,观我朝横推天下之势!”
说完这番誓言后,糜旸重重地对着刘备拜了三拜。
糜旸许的是世间最郑重的血誓。
而起居官在侧,糜旸的这番血誓,定然也会被记录在史书之中。
可以说,糜旸为这个誓言,赌上了他生生世世的荣誉。
但糜旸却觉得一点都不后悔。
君以至亲待臣,臣必以至亲报之!
为自己的父亲了却遗愿,还有什么后悔不后悔可说呢?
而糜旸果断的许誓行为,让刘备不由得大笑起来。
哪怕大笑牵动了他身体中的病痛,让他一边笑一边剧烈的咳嗽着。
但刘备还是未停下自己的笑声。
临死之际,能见到有一后人,能继承他的遗志,这算得上世上最无憾的事了。
等笑声渐渐停息之际,刘备仰躺在软塌上。
到了这一刻,刘备的思绪变得越发模糊。
也在这一刻,刘备念出了他心中早就想好的遗诏:
“朕初疾但下痢耳,后转杂他病,殆不自济。
人五十不称夭,年已六十有余,何所复恨,不复自伤,但唯以天下苍生为念。
当今之世,皆好生而恶死,厚葬以荣宠,重服以破家,吾甚不取。
天下治乱,在朕一人:百姓安危,在朕一言:
朕不德,无以惠百姓;
今崩,敕令朝廷减少钱粮,轻徭薄赋,休养生息,勿使我百姓不安生也!
朕获保宗庙,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苍生之上,数年有余。
赖天之灵,社稷之福,方内初定,兵戈渐息。
朕既不敏,常惧过行以羞先祖之遗德。
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,其奚哀念之有!
其令天下吏民:令到,出临三日,皆释服;毋禁取妇、嫁女、祠祀、饮酒、食肉;
自当给丧事服临者,皆无跣;绖带毋过三寸;毋布车及兵器;毋发民哭临宫殿中;殿中当临者,皆以旦夕各十五举音,礼毕罢;
非旦夕临时,禁毋得擅哭临;已下棺,服大功十五日,小功十四者,纤七日,释服。
他不在令中者,皆以此令比类从事。
另殉葬之为,害人之举,朕不忍见之。
下诏,自朕始,大汉不复有殉葬之举,若后世之君有违者,天下共弃之!

布告天下,使明知朕意。”
当说完以上给天下臣民的遗诏后,刘备又接着说道:
“天下大乱,尚未一统。
太子禅年幼,难保社稷。
今朕命相国诸葛亮、大将军张飞、大司马糜旸三人为辅政大臣,效周公故事,践阼而治,殊恩称制!”
待将国事大事都安排完毕后,刘备最后才将目光看向刘禅,这一刻刘备的目光中,闪现着为人父的慈爱:
“公嗣闻:
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惟贤惟德,能服於人。
汝父德薄,勿效之。
朕于季玉有愧,你当封彼为蜀王,接回成都,保他子嗣绵长,尊荣不绝。
另可读汉书、礼记,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、商君书,益人意智。
今日之誓,勿忘矣!”
等到最后一句话时,刘备已然耗尽了身体中的所有力气。
脑海中的思绪越发紊乱,鼻息间的呼吸也变得愈发艰难。
或许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,刘备在这一刻竟然出现了幻觉。
在刘备的眼前,突然出现了两座陵寝,而于那两座陵寝之上,正有着两位身穿天子冕服的老者,正在遥遥相望着他。
那两位老者的身旁,站立着许多人臣打扮的人,有手持利刃的武将,亦有手举芴板的文臣。
从那些人的相貌可隐约看出,他们俱是两汉四百年来史书上有名的名臣。
萧何、张良、韩信、曹参、樊哙、灌婴......
邓禹、吴汉、贾复、马援、耿弇、冯异......
而立于那众多名臣之前的那两位老者的身份,呼之欲出。
望着两位先祖,望着众多大汉名臣,刘备的目光变得迷离而湿润。
他见到了大汉最好的时代。
可让刘备没想到的是,当见到躺在榻上的他之后,大汉的两位先祖竟带着身后的众多名臣,对着他深深一拜。
对他们来说,他们今日也见到了最好的后代。
大汉,因有刘备这位后代而感到荣耀。
大汉,亦因有刘备这位后代而再度昌盛!
得到先祖认可的刘备,脸上早已经被泪水所浸满。
他有些不知所措,他下意识朝着后方看去。
刘备以为这一刻他的身后,亦当站立着诸葛亮、张飞、糜旸等人。
刘备想让两位先祖看看他们。
可朝后望去之时,他的身后却空空如也。
就在刘备彷徨之际,一双有力的大手瞬间握住了他,刘备抬头看去,却是看到了魂牵梦萦的一道身影。
“二弟!”
不止有关羽,这一刻在刘备的眼前,糜竺、孙乾、简雍等臣子,俱在前方言笑晏晏的看着他。
“陛下,我们来了!”
见到他们的刘备异常欣喜,在关羽的牵引下,刘备的身形不断朝着他们靠近,离两位大汉的先祖愈来愈近。
与此同时在众臣的耳中,刘备留下了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:
“他们来接我了!”
当刘备的这句话落下后,殿内的一盏长明灯也瞬间失去了光亮。
下一刻,大殿内被汹涌的哭声所覆盖。
汉皇崩!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