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汇文学 > 其他小说 > 鹅的三国 > 第222章 谁能相害
平阳之南,驰道之上。

庞大的迁徙队伍首尾相连,两千余台粗陋雪橇缓缓向南。

每台雪橇用了四匹马,前二后二拉着装载帐篷、粮食、草料之类。

每个雪橇再运输四五个人,堪称绰绰有余。

运力很是充足。

赵云不喜欢驾御雪橇,他乘马而行,骑乘战马时他会有一种安全感。

随行骑兵监察迁徙队伍,警惕、提防着乌桓俘虏。

乌桓俘虏已经解除了武装,可为了防寒,他们穿了数层皮衣、毡衣,防护效果如似皮甲。

为保证乌桓俘虏顺利抵达,这次文聘所部也一同返回荆州。

双方合在一起,有荆州兵、赵云本部兵接近三千人,乌桓俘虏五千人,马八千余。

后面的雪橇上,庞统裹得跟个熊猫一样。

他头戴双层鹿皮柔软大帽,皱着眉头专注计算着什么。

敏锐的直觉告诉他,雪橇极有可能改变今后北方的冬季战争。

雪橇也不算什么离奇东西,鲜卑人、乌桓人、匈奴人就见过原始雪橇。

现在一个问题摆在庞统面前,马拉雪橇运输效率与车辆相比,哪个更高?

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,那就是马匹驮运的效率是最低的。

不需要计算什么,这是庞统的生活常识。

如果马拉雪橇的综合效率追平车辆,那就要对关中保持最高的警惕。

以黑熊、关中兵爆发的战斗力,未来几年时间里,周边诸胡恐怕会沦为柴薪,被关中采伐一空。

汉匈相处四百年,对方有什么弱点,基本上心知肚明。

冬季时的诸胡,才是最虚弱的。

虽说人马经过秋季的滋养算得上膘肥体壮,可冬季诸胡迁徙营地、躲避战争的成本代价太高了。

一拳打过去,诸胡往往只能硬接。

庞统越是思索越是感到难缠,想要抵消、压制关中兵的运输优势,那必须改进、升级现有的车辆,提升到雪橇两倍以上。

但车辆改进,关中也能效仿。

对方更有畜力优势,未来陆运效率只会比中原高。

不过己方在荆州,就算降大雪,积雪消融的也快,不会积攒厚重的冰雪,对方雪橇最多在南阳逞凶。

想要遏制关中对荆州的蚕食,只能大力发展水军,依托汉江天险,以坚城抵挡关中兵锋,再以绝对优势的水军进行补给。

所以荆州想要对抗关中,自己应该专注于筑造新城。

特别是襄阳城,必须增筑、改进!

庞统找到应对思路,渐渐回神,就见行进队伍稍稍停滞。

很快前方几百步外一台雪橇脱离队伍,附近十几名骑士驱马靠近,将发疯的一匹马杀死后,缺马的雪橇就剩下三匹马,只能停在马尸旁边。

驾车的乌桓俘虏们下车,分解马尸,倒除马粪后,这台雪橇车装载马肉再次汇入后续的队伍里。

队伍沿着汾水东岸持续南下,又拐折向西。

行到正午,延绵十余里长的迁徙队伍停下,开始喂马。

庞统也下车活动身体,来到汾水岸边,这里两岸结冰快要聚拢全封河面。

艰难解开一条隙缝,庞统背风站着,控制着企图画画,完毕后整个人轻松许多。

后面雪橇车上的习祯快步走来,看了眼庞统浇注的成色后,也开始放水:“听说龙门津大河封冻,才让我们转向走龙门。”

习祯快速扎好腰带拍拍皮袍,却问:“兄长,可有意去看壶口?”

“可惜不是时候。”

庞统叉腰面向西北方向,到处的冰雪让他忍不住眯眼:“不过来都来了,不去看一下,难免悔恨。”

习祯听了呵呵发笑,这时候周围几个荆州士人也靠近,结伴离开河岸返回雪橇车队。

庞统见有人搬挪雪橇进行防风,用携带火种引燃了木柴。

木柴都是迁徙途中搜集到的,汾水南岸的稷王山区域山林密集。

空雪橇过去,一会儿就能砍伐枯木拾捡干柴装满一车。

二三百车,足够夜里照明、沿途休息时烧水。

雪橇车围圆,庞统这二十几个人士人进入,都背倚着雪橇,面对着中间火堆而坐。

没有风吹,当面两三步外燃烧的火焰立刻让庞统冻红的脸颊感受到了暖意。

他脱了鹿皮手套,抬手烘烤,就听身边一人问:“长安正誊抄蔡公遗书,诸位是想就此返乡,还是留在长安?”

庞统闭上眼睛准备小憩,就听对面一人询问:“庞功曹如何看蔡公遗书?”

“我?”

庞统坐正身子倚着雪橇,这里司州雪橇挡住了各种积雪,他的眼睛也舒服了一些。

环视一圈,见这些士人普遍二十多岁,小的几个人十七八岁。

想了想,庞统就说:“我身负公职,受命来关中公干,自然是要回归复命。至于诸位,以我看来,更应该以学业为重。诸位中亦有身负官职者,但都职位卑微,不值一提。”

见一些人意动,庞统感觉习祯想说话,扭头去看,习祯就问:“我等身无余资,兄长可有良策?”

庞统想了想就说:“钱粮是大事,诸位若是想暂居长安,不妨向镇北幕府借贷。明年丹水漕运开启,诸位家中可运粮帛北上,抵充借资。”

习祯听了点着头,五万金采购计划已经陆续开展。

现在算是汉江枯水期,但物资也能向南乡转运。

如果协商好,家里人向南乡转运谷帛,他们这些留在长安抄书、研究文化的士人自能获得钱粮补给。

看这些人的神情,庞统就知道一个个的不想回荆州。

都是年轻人,研究蔡公遗书是一回事,等候机会加入下一场战争,或许就能腾云直上。

关中兵,以及黑熊解救回来的辅兵、新编部队,许多百人将缺乏文字读写能力。

这种人后续如果学习缓慢,势必要清退。

所以掌握文化的这批荆州士人,只要投军,起步就是队官文书,稍高一些就是百人队里的文书。

前汉时期士人、轻侠投军,跟着卫霍一场仗打完,只要活着回来,飞黄腾达的比比皆是。

还有甘宁、赵云,此前籍籍无名之人。

起码在士人的圈子里,谁知道这两个?

现在呢?

甘宁这次参战虽然没什么像样的斩获,但甘宁的抵达,轻易瓦解了河东兵的战意,让黑熊可以从容处理太原、河东二郡。

赵云就更简单了,这人是不是万人敌不好说。

却是货真价实的一人能抵五千骑。

今后赵云出征,哪怕故作疑兵,哪怕知道赵云是疑兵,你怎么也要分重兵防守。

赵云,也将拥有战略威慑力。

当然了,赵云身价名声暴涨,自然不缺想要挑战赵云,借此扬名立世的。

这些荆州士人出于对甘宁、赵云的轻鄙,普遍有强烈的事业心。

庞统给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意见,反正五万金采购分配下去,这些士人的家族都会受益。

留在关中,花干净的钱,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
庞统不劝阻,也不鼓励。

现在他与文聘只想快快返回荆州,迎接新的挑战。

心怀重事,周围士人说笑之际,庞统也只是跟着笑了笑。

一名荆州兵也坐在篝火边,将搜集来的洁净白雪装到铁盔里烧煮。

他来回取了五次雪,才将悬挂的三顶铁盔装满。

至于汾水以及汾水的冰块,才从前线撤下来的士兵知道汾水上游是个什么情况。

就算没见过,也听说过一些。

以讹传讹,一些流言里,据说万余匈奴人被驱赶到汾水里冻毙,现在就冻在战场附近的冰层里,还栩栩如生。

相关流言太多了,汾河的冰水,以及河鱼,目前都没人愿意食用。

士兵一个人默默捣鼓火堆,又起身出去取柴,却站在原地看西边,抬手遮住眉眶,惊喜呼喊:“是镇北将军!”

他当即转身对庞统说:“庞功曹,镇北将军巡游至此!”

士人们一愣,庞统翻身而起可穿的太厚身形臃肿没能站起来,还是身边习祯搭手拉了起来。

庞统与周围士人爬上雪橇,站在高处。

就见迁徙队伍前后连贯的雪橇上站着许多人,可数量更多的乌桓俘虏则跪伏在雪橇旁的冰雪上,对着经过的太史文恭反复叩拜、祷告、祈福。

两台重型雪橇一前一后,分别立着鹰旗与龙旗。

鹰旗在前,是缴获的单于大纛仿制品;后面雪橇上则是一杆黄龙旗。

庞统看着黑熊雪橇越来越近,身边士人纷纷招手。

黑熊没有佩戴面具,右手扶着车厢,左手摇摆致意。

不做停留,至于一张脸冻的红扑扑略有肿胀,全身穿了几层皮袍的庞统……此刻还真没认出来。

又行过三十几个雪橇聚集点,黑熊看到文聘的战旗,才指挥袁术降速。

雪橇停止,他走下时文聘也阔步迎上来,文聘对着吕布拱手施礼。

吕布也是将方天戟钉在冰雪,拱手算是回礼。

文聘才对黑熊长拜,面有愧色:“甚是惭愧,只恨不能追随将军征讨诸胡。”

“荆州稳固比什么都重要,仲业将军不必介怀。”

黑熊安慰,文聘又说:“只是寸功未立,就得厚赏,某恐天下英杰耻笑。”

“我与伏波将军相善,有手足之情谊,不必再说这样的见外话。”

黑熊抬手拍拍文聘肩膀:“来年用兵鲜卑时,我不会遗忘仲业将军。”

文聘只是点头,展臂示意,引着黑熊到了篝火前。

雪橇围着,附近没有其他荆州人,文聘就问:“敢问将军,鄙州难道真会内争?”

“此事庞士元有先见之明,许都方面也有人来信示警。”

黑熊摘下手套烤火,脸色严肃:“伏波将军之安危,比什么都重要。仲业此去,事若不济,可护持伏波将军退回南乡。荆州各军,谁敢进犯南乡,便是与我为敌。我已去信南乡,机伯先生也会有所应对。”

“不与他们争一时之利,我在,伏波将军在,荆州自然稳固。”

“是,末将领命。”

文聘拱手应下,本有许多言语,此刻又不知从何谈起。

想了又想,文聘又是长拜:“只恨未能追随将军扫讨胡狄!”

“不必挂怀,天下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胡虏。”

黑熊搀起文聘,笑着安慰:“我也去信江陵,伏波将军性格宽厚,自会得荆南之众拥护。江陵又是坚城,他不出城,谁能害他?”

(本章完)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