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汇文学 > 穿越小说 > 唐君子 > 第一四零章 军队的未来
  “你们要知道,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”

  红楼之中,望月面对白衣文士的疑问,严肃的道:“柳癞子是第一个去银行办借贷业务的百姓,只要他成功了,就会有第二个,第三个。

  如此,才是发展之道。”

  白衣文士恍然,皱眉道:“谁都知道红楼与皇家关系匪浅,就算是我们把柳癞子扶持起来,别人只怕也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吧?”

  望月笑道:“你这就错了,就算是他们知道又如何?实实在在的利益搁那摆着,谁能视若无睹?

  咱们大唐的百姓,是最聪明的,看到别人挣了钱,自己能没有心思?

  就算是前面是一条河,他们也会跳进去试试。

  十三叔,这事您亲自盯着,免得出了岔子。”

  白衣文士笑道:“放心,我一定亲自盯着。”

  白衣文士十三叔,老周家的远房堂叔,多远呢,差不多快出了五服了,要不是周平不知道把这位从哪个犄角旮旯扒拉出来,估摸着周邵哥俩还真以为老周家就剩他们一家了。

  白衣文士周物语,三十二岁,读过书,考过科举,不第,之后沦落为账房先生,一身本事还算可以。

  来到长安之后,就被安排成了红楼大掌柜,跟着望月学习、处理事物。

  也算是位高权重了。

  周物语是见过世面的,为人长袖善舞,无论是达官贵人,还是贩夫走卒,都能聊上那么几句。

  这本事就很难得了,所以被安排在红楼,也算是人尽其才。

  他倒也算是争气,短短数月的功夫,红楼就焕然一新,从里到外,从物到人,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。

  没有了原先颇为浓重的江湖匪气,反而整个红楼变得温文尔雅起来。

  对于这种变化,周邵倒是乐见其成,反正只要不把红楼拆了,随他们折腾就是,左右不过一份产业而已。

  如今他不太看重这些了,他的目标更加高远。

  要想统治人的身体,先要统治人的灵魂。

  所以周邵的主要精力,几乎都放在了学宫,银行那边多多少少也费点心思,但是如家这块,他几乎不问事了。

  都是熟练工种,多看多学,自然能轻易上手。

  学宫这两年学生愈发的多了,自从贞观二年的蝗灾之后,各种流言不攻自破,不知多少人想要把家里的孩子塞进来。

  这时候周邵就不乐意了。

  昨天你对我爱搭不理,今天我就让你高攀不起。

  所以学宫的招生,是面对整个大唐,而不是某些勋贵世家。

  不然岂不是又是一个弘文馆?

  综合考量之下,如今的学宫,除了第一批尽是勋贵子弟外,第二批、第三批学生,八成都是寻常百姓家出来的孩子。

  这其中很是有几个非同一般的学生,读起书来触类旁通,算的上天才少年。

  至于周邵自己,如今走到哪里身边都跟着两大金刚。

  无它,被无名氏吓得。

  无名氏的名头,太过吓人,尤其是白眉大汉身手高绝,周邵觉得自己拔剑之前,那白眉毛的家伙,就有机会弄死自己。

  所以薛仁贵、刘仁轨,两人寸步不离的跟着周邵。

  除了吃饭,就连上厕所都得在外面侯着。

  当然,他们得到的好处也是多的很。

  后世信息爆炸的时代,什么东西都能见到,区区兵法,周邵虽然不甚精通,讲起来也是似是而非,但是却不妨碍这两位学习。

  这两位的妖孽程度,出乎了周邵的意料,举一反三都不算什么。

  人家从周邵毫无组织的语言之中,竟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兵法,甚至自己拓展成了一套不成熟的理论出来。

  假以时日,这套兵法问世,估摸着也就落伍了。

  因为周邵在,他不会让军队的战斗方式,一直停留在你砍我一刀,我捅你一剑这种暴烈的方式上。

  火药的研究,周邵一直都没有停过。

  比他更关心火药的,就是李世民。

  从第一支烟花问世之时,敏锐无比的李世民,就看出了火药的价值,早早就跟周邵定下了火药的改进研制。

  众所周知,火药和指南针、印刷术、造纸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。其中,火药被广泛应用,极大提高人类的发展历程。然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,火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。

  历史上帝王将相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,希望自己延年益寿,体态安康;希望自己的统治世代相传,永远延续。因此,他们便派一些道士去炼仙丹,以求长生不老。早在战国时期,古老的中国就已经有“方士炼制不死之药”的传说,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炼丹术。

  炼丹家们不辞劳苦,认真细心地研究仙丹的原料。他们认为在必要的条件下,某种特殊物质和另一种特殊的物质发生反应以后,就能把其本身的特性发生到另一种特殊物质上面,而且普通人也可能发生这种变化。炼丹时,对于原来生硬的化石应想方法使其变小变软,并要除去里面的有毒物质,这样做成的丹丸才可以食用。炼丹家们发现矿石中存在着大量的硫磺,它可以改变矿石的体态容貌。

  同时冶炼过程中,他们又发现硝石可以作为制溶解金属的溶剂的主要原料。最终他们得出:硫磺、硝石和木炭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,会得到爆炸的火药。史料表明,早在唐朝初年,炼丹家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制成火药的原料,并称之为“伏火法”。

  不过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早日炼成仙丹,他们并没有想火药爆炸带来的威力。直到唐朝末年,战争频繁,炼丹家们四处流浪,没有投宿之地,只好投身军营。他们将自己精心研究的火药配方献给冲锋上阵的军事家,军事家如获至宝,意识到火药对战争的重要性。就这样火药就在唐朝末年出现于战争上。

  两宋时期,火药发展非常迅速。北宋太祖即位后,下令在东京开封(今河南省开封市)设立专门生产军用物资的机构,名叫“广备攻城作”。该机构的组成部分中,就有专门研究制造火药武器的“火药作”。据《宋史》上说,宋太祖开宝三年,冯继升向宋朝政府献上了做火箭的方法,宋朝政府赐了他一些东西作为奖励。将军唐福也向宋朝政府进献火箭。

  为了生产大量的兵器和对兵器的进化,宋神宗设立了“军器监”,专门负责关兵的器制作和改良。此外,朝廷大力鼓励全民参与军器的研究和改良,凡被采纳者一律予以重赏。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百姓对武器研究的兴趣,使兵器制作有了很大的提高。南宋时,火器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,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。其中“喷气式火箭”被认为是当代火箭的鼻祖,它的工作原理是基本一致的。管形火器是利用火药的爆炸力来发射的。

  火药不仅可以在军事上运用,而且它还广泛运用于民间,比如逢年过节,人们将火药制成色彩斑斓的焰火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息。除此之外,火药在修建道路、开山采矿等方面都发挥了作用。

  周邵有时候都觉得,李世民可能是更看重炼丹,所以才让周邵研究火药,试图从中找出长生久视之法。

  不过周邵注定要让他失望了,他研究的是纯粹的火药,不是什么丹药。

  如今已经研制成了黑火药。

  周邵觉得,给自己足够的时间,自己甚至能造出火枪火炮出来。

  到那时候,就是个人勇武终结的时候。

  一般说来,古代战争兵并不在多而在于精,勇武者,多为领兵打仗的主将,主将一死,就意味战争失利,中国古代到宋朝之前,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人,形容战争的惨烈,通常是用一个词,血流漂杵。杵说白了就是木头棒子,下面人都用木头棒子打仗,你觉得真正意义上死的人会有很多吗?

  以一万军队为例,五百精兵,三千常备军,剩下全青壮,一个勇冠三军的人,冷兵器时代钢刀铁甲,一个打五十铁刀锁甲精兵不成问题,放对位置,万人级是胜负天平上重要砝码,十万人级可能不明显,但也有影响。

  李世民在洛阳依靠三千玄甲军,击溃窦建德四十万大军,靠的就是秦琼和尉迟恭亲自带队冲锋。

  历史上项羽李、存孝也都是勇武过人的冲阵高手,这一派就是名将中的勇战派,这派的特点是依靠自身的勇武来激励士气,常常会干出一些不可思议的战绩,同样的死在冲锋路上也是比比皆是。

  一个人的力量在潮水般的普通士兵中终究有限,这是对的,但是一般来说,都是一个或几个英勇的将领指挥一群视死如归的兵士进行突袭。

  虽然敌方人数众多,但是突袭的时候很容易实现局部的兵力优势,而且突袭的时候,敌方会一时之间不知所措,再加上夜晚敌方不知对手到底有多少,只听得风声鹤唳,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,进而溃败。

  对于一些军纪不够严明,指挥官指挥不得当的场合,前方的溃败很容易导致全军的溃败。就算没有溃败,这么一搞,被偷袭方的士气会受到严重打击,对于之后的战斗来说影响会很大。

  这就是个人勇武的出彩之处。

  一旦热武器登上历史的舞台,个人勇武的时代,必然落幕终结,这是没法子的事情。

  这时候,更注重的是军队配合,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。

  军队协作,作风优良,能打胜仗。

  一块铁可以锯融消损,也可以百炼成钢;一个军队可以碌碌无为,也可以成就不凡的伟业。为提高军队凝聚力。

  任何一个团体或个人在前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,总是会困难重重,如果轻易放弃,那就前功尽弃。

  面对困难,需要的只是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坚持不懈的信念。

  有了这种坚定无畏的勇气,就不会惧怕任何挫折;有了坚持不懈的信念,无论风雨兼程,无论霜天雨雪;作为军人,更应该培养自己的优良作风,勇于同各种艰难阻挠作斗争,有坚定的信念、坚强的意志、坚韧不拔的作风。

  很多时候,当兵吃粮是一种风向。

  说得俗一点:是为了金钱、是为了生活!

  有时,很多人会忘了“初心”,为了军队鞠躬尽瘁,与军队融于一体。

  相反,有些人则会偷奸耍滑,“混日子”的应付了事。

  这中间的差别与军队的凝聚力、军人的向心力不无关系。

  发生战争时,一支队伍是否合格,主要看是否敢打硬仗。

  敢打硬仗的队伍只能算是刚刚合格,还称不上是钢铁之师。

  为将者要明白这一点,军人是军队最大的财富,只有让军人都成为精兵军队效率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。

  培养善打硬仗的军人,为将者还要充分授权给下属,此外,还要注意资源的配置,在给下属安排任务的同时,要合理地分配资源,人力、财力、物力和时间都要考虑到,不能让下属有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的感觉。

  军队的凝聚力是军队战斗力的关键指数,凝聚力高,战斗力就一定高;凝聚力差,战斗力绝不会强。

  军队凝聚力形成的关键是看为将者是否做出正确的引导,企业用人、育人之道,必须以人为本,以理服人,以贡献为标准。对待个人主义、消极思想者,可及时警告,循循善诱。而对待品行不良的军人,绝不可姑息。为将自己一定要做到品行端正,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下属的楷模。

  热武器更注重的,就是这一点。

  一将无能,累死千军!

  这种事情发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
  最重要的,便是凝聚力以及军队的职业化。

  李世民跟周邵谈了数次,从周邵的话中,总结出了许多,而这些,只是其中最核心的东西。

  他觉得府兵制已经不足以施展自己的野心,周邵说的对,军队的职业化,才是未来大唐军队发展的方向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